让低端走向品质,让高端走向世界!
钢研新材参加2022年船企--钢企合作协调对接会并作《船舶及海工用钢板质量能力分级2021年度报告》
2022-11-18 15:17:32

为了巩固2021年船舶行业与钢铁行业召开的船舶用钢供需座谈会成果,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与钢铁行业建立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增进船舶用钢产需衔接与沟通交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船舶行业和钢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合作互利共赢,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于2022年11月2日在江苏南通共同主办并召开了2022年船企-钢企合作协调对接会,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协办,国内船舶行业和钢铁行业等共12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船协会长郭大成、中国钢协副会长骆铁军,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陈颖涛、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民爆船舶处处长程梦玮,中国船协秘书长李彦庆等出席会议。


郭大成在大会上发言指出,今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克服不利影响,主要造船指标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船舶行业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和亮点: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绿色船舶多样化发展;国内配套产品应用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增强,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因此船企与钢企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加大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两行业逆周期合作发展;充分利用好两协会已经搭建的成熟平台,汇聚行业力量,推动两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共同开展高端船舶产品的联合研发、大宗船板的集中采购、联合推出适用性强的团体标准,共同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骆铁军表示,一直以来,钢铁和船舶形成了紧密的协作关系,互相促进、不断进步。如何克服外部因素的影响、保障行业合理利润率是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也是共同努力的方向。今后,钢铁行业与造船行业更应该着眼未来,继续深化合作。此外,两个行业要做好船板质量分级工作,推动产品的品质化、差异化竞争,中国钢铁协会将引导钢铁企业对于钢材进行品质分类,向优质优价方向发展。

陈颖涛在讲话中对船企—钢企对接会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与协同创新。

中国钢研数字化中心主任苏航应邀在会上向参会的船舶行业、钢铁行业等代表介绍了船舶与海工用钢板质量能力分级团体标准,并进行了该标准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联合发布。

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灏应邀在会上向各位代表作了《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质量能力分级--2021年度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钢研在质量能力分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在工信部和行业协会(中钢协、中船协、中轴协等)的支持下,截止到目前,共形成了10个质量分级评价模型、发布了34个质量分级排名榜单,制修订了7项质量分级团体标准,形成了质量分级结果常态化发布机制并发布了2份质量分级白皮书。

2021年发布的新一期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板质量能力分级排名中,对国内共12家主要的船舶及海工用钢生产企业进行了产线级和企业级质量能力分级评价。在产线级排名中,共有A+级产线8条,A级产线16条,B级产线3条。在企业级排名中,共有A+级企业6家,A级企业5家,B级企业1家;与去年相比,湘钢、兴澄特钢、南钢和沙钢首次进入了A+级。

自2019年发布第一版船体结构用钢板质量能力分级团体标准以来,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积累和用户使用反馈,2021年在工信部《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与示范应用》质量提升重点专项以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共同支持下,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21年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发布了船舶与海工用钢板的质量分级团体标准,即《钢铁产品质量能力分级规范 第2部分: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板》。2022年该标准也通过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的审核,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完成。

质量分级团队在2021年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配合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国内9大船板钢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了29份调查问卷,涵盖11家钢铁企业。通过此次调研,详细了解了用户行业在船板钢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涉及供货周期、产品表面质量和尺寸公差等多个方面。通过此次调研,对于更好地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船舶行业与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2015年至今,通过不断深化拓展,质量分级理念逐步得到了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用户及企业的广泛认同。未来,质量分级工作将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上下游的深度融合,由生产企业的单一数据源向企业+用户的多数据源的方向推进,不断完善和增强质量能力分级结果的适用性,并推进分级结果在用户端的采纳,为用户的产品选择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通过产品质量分级,进行质量升级,促进产业链整体质量提升。